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

Changzhou Grand Canal Cultural Belt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常州奔牛镇:老街依稀繁华驻 运河脉脉韵味长

发布时间:2023-03-04 09:30:54

大运河里舟楫往来,河畔馆舍林立,驿站酒肆举目可见,名噪江南的繁华盛景是史书上记载的奔牛老街里的旧时光。常州市新北区奔牛老街是历史上的乡镇商业中心,依运河而建。两岸人家尽枕水,卧听橹声欸乃。悠悠大运河承载乡愁,融汇荣光,斑斓梦幻,是两岸儿女的母亲河、致富河、幸福河。

说起古镇奔牛,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作为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这里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与钟子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也有“救国之道在于教育”的何嗣焜,还有“纺织巨子”刘国钧……无数文人雅士商贾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奔牛镇位于常州西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宁高速、常泰高速通达千里;空运更有吞吐量巨大的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可谓“水陆空铁”齐全。

回溯历史,城垣的变迁与运河形成及演变息息相关,运河沿线城市可以说“因运而生,因运而盛”。古运河流淌千年,为我们带来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江苏作为孕育大运河的摇篮,被运河滋润的历史悠久,含英咀华、钟灵毓秀、大放异彩。

1

大运河里舟楫往来

古时,奔牛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春秋运河旁的重要区域。历经春秋战国,繁忙的战时运输、往来奔波的人流,为奔牛古镇带来了人口的扩张、经济的繁荣。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孟河的先后拓浚和设闸,水运贯通集镇,东西南北,舟楫往来,馆舍林立,茶坊、油坊、碾坊、糖坊、竹木坊、铁铺、窑业等应时而生,商贸交换颇为兴盛,一时成为名噪江南水乡的商埠。

大运河,这条以人力开凿的水系,一举贯通南北,编织起华夏大地上的庞大水网,促进了漕粮运输和物流通达,成为中国南北经济与文化的命脉,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时至今日,从山东济宁至浙江杭州的河段,仍在通航运营。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常州段由奔牛九里入境,至横林古槐滩出境,全长45.8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常州人的母亲河”。新中国成立后,奔牛单独建镇,对大运河进行了多次疏浚与整治,增强了古运河的航运能力,加强了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2009年,奔牛镇为配合运河“四改三”工程,对运河南北两岸民居、厂房进行动迁,按三级航道标准精心整治航道,实现了水运现代化,大大提升了内河航道的服务水平。

2

如今,奔牛港已成为江苏省内最大的内河港口。每天,这里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满载的钢材、水泥、矿石、油料等大宗货物,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基石。内河航运优势、市场竞争效益,使得依河而建的诸多工业企业,连缀成产业发展带。这里,正在成为水上物流的“基地”,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

据《奔牛镇志》记载,至清代中期,奔牛市镇街道已具规模,全长三里(俗称),与运河平行,路面平坦,店铺鳞次栉比,隔街相望,市面繁华,于江浙一带颇负盛名。

清同治二年十一月(1864年1月),奔牛长街因战争被破坏,房屋多半损毁。1937年11月下旬,日军侵犯奔牛,全镇顷刻间一片火海,三里长街化为废墟。直到1938年,逃亡商民返乡,于废墟中搭棚栖身。从此,商民自建店铺,民房旧址新起。20世纪50至70年代,当地两级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万元,对老街街道和巷弄路面、下水道进行改造、拓宽和修整,之后才是如今的样子。

3

东街1号王氏宅

奔牛老街呈“7”字型,现存老街集中于京杭运河北侧,由东街、中街、西街和横街组成,全长1000余米。其中,横街、东街建筑主要以清代和民国时期风貌为主,西街建筑则呈现解放时期风貌。

作为水陆重要枢纽的奔牛码头众多,促成了老街的繁华,如今依旧可以窥见当年的影子:中街转角一处民国风格的建筑,曾经营着老上海式的咖啡下午茶;奔牛影剧院改造成了全民健身广场,夏天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露天影剧院;中街39号的惠琴服装店,是刘国钧起家的布店;东街储蓄所旧址,是20世纪“中国人民银行”的大楼,墙上几个大字依然清晰气派。

4

“中国人民银行”大楼依旧矗立老街

以天禧桥为界,奔牛老街分东西两侧。西面,能仁寺异址新建;东面,依托运河生态廊道三期建设,老街焕发新生。旧时,天禧桥下有乘凉的、卖杂货的、修钥匙的。如今尽管时异事迁,老街的腔调还在。相比东街,西街揉进了更多烟火气。茶馆是这里的一大特色。“上林春”曾是这里叫得上名头的茶馆。

5

老街上的店铺

西街49号,春光饭店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在这里。每天晨光微曦,就有老街居民拿着搪瓷盆,踩着青石板路,来这里买早饭。春光饭店对面,曾是一家米厂。如今,米厂被改建成了奔牛公园,但颇有年头的一根烟囱保留了下来,这里既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成为承载奔牛历史的文化载体。

大运河奔牛镇段,全长11.6公里,是大运河常州段沿线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片区之一,拥有各类物质文化遗产10多处。尤其在奔牛老街,仍有不少民国时期的特色建筑,唯美而有价值。

6

老街里弄

老街里还藏着不少文保单位。万缘桥位于东街老孟河出口处,是省级文保单位,也是寻访老街的必到之处。居民世代相传,它最晚在宋代就有了。万缘桥的得名源于一个传说,古代有位书法家见奔牛镇东街、横街因老孟河阻隔而殊感不便,用为一万户人家写“缘”字而筹得的钱建了这座桥。

万缘桥桥高坡陡,下雪天人易跌倒,古人在桥的石台阶上刻了斜方形的凹槽,在桥顶南北两侧还各特制有长约3米的石靠椅,这就是方便行人歇脚的“美人靠”。这是常州古桥中惟一有靠椅的桥梁。桥栏上,还有雕得栩栩如生的石狮。

据了解,在老街复兴计划中,奔牛镇按照“修旧如故,以存求真”的原则,还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风貌,一段一段地打造麻糕桶炉、茶馆店、书场、老字号的布店、杂货店、铁铺等特色建筑,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大运河文化,以敬畏之心、工匠之心和争先之心,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可圈可点、留得住乡愁的运河文化名镇,将奔牛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闪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