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目前有多处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今天我们走近省级文物保护名录——恒源畅厂旧址。
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刚进门的八字形老厂门自带“历史纵深感”,斑驳的墙面上刷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油漆大字。“恒源畅染织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两块招牌,诉说着它的过往。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流淌千年,推动常州从农耕文明一路流向工业文明,“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就是常州工业与运河交织的生动写照。
创办于1932年的常州恒源畅厂,是常州早期机器织布厂之一。2008年底,这片旧厂区被打造成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成为大运河常州段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一个缩影。街区依托现有资源不断推陈出新,每年举办上百场活动,成为常州市民触摸历史、感受文化、休闲旅游的绝佳场所。
恒源畅厂(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创建于1932年,是常州早期机器织布厂之一。2008年,结合大运河申遗、常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常台合作”四大主题,通过“抢救、保护、利用”的办法,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原常州工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其改造成运河边的创意街区,吸引文化创意型企业入驻,成为运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9年,恒源畅厂旧址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核心物项包括包括纺织车间、清末砖木结构建筑、清光绪二年土地买卖契约、冯玉祥题写厂名牌匾拓件、民国36年的产权证明单等历史档案。如今,这些设备和历史档案都被完好地保存在恒源畅历史陈列馆里,这也是常州首家工商业历
恒源畅厂的前身是 1932 年创办的三和布厂。1933 年,润源色布店老板毛锡章,将三和布厂更名为“恒源布厂”。后在厂名中加“畅”字,寓兴旺发达、源远流长之意,更名为恒源畅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 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恒源畅厂改为公私合营,1966 年 9 月实行国营后,恒源畅厂更名为国营常州第五棉织厂,1980 年转产毛毯,更名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步入了由“棉”改“毛”的新历程。通过对外搞经济合作,对内抓技术进步,成为能生产纯化纤、混纺和全羊毛毛毯的全能工厂。
69821A 腈纶立绒毛毯等 5 只产品被评为纺工部或江苏省优质产品,注册于 1936 年的“童鹰牌”商标也为此成为全国著名商标,全羊毛水纹毯通过国际羊毛局纯羊毛标志认证;毛毯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企业被誉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一颗掌上明珠。
上世纪90年代末,“五毛厂”陷入困境;2007年停产关闭。2010年起,工贸公司总经理杨黎明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三大主题,将恒源畅厂旧址改建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走在园区里,陈旧斑驳的老墙配以满墙的爬山虎,更显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建厂初期的老办公楼变身为恒源畅书坊;机修车间被用作剧场;风机廊道则被改造成为恒源畅历史陈列馆……目前,运河五号已将原厂区厂房、办公楼和配套设施打造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全面、氛围独特创意创业发展平台。
2008 年 2 月 26 日,恒源畅厂办公楼、老厂房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 年 12 月 19 日,恒源畅厂旧址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至今成为江苏省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实例,继续向大众展示常州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变迁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