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玉和,为原浙大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客座教授、高级规划师,著有《旅游策划,文化创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版)。退休后,今为杭州西溪文化研究会、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
乾隆一生乘坐龙舟沿着大运河,六下江南,分别在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五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和四十九年(1784)。在乾隆第三、四次巡幸江南时,正是浙江总督熊学鹏任上。
为此,根据乾隆十六年清帝首次南巡留下的官方资料,熊学鹏组织人员编辑成《幸浙盛典》,分别为《图画》与《图记》两部分,绘制与书写了乾隆十六年(1751)清帝首次巡幸浙江的全过程。《图画》由四幅长卷组成,分别题为“绍兴府兰亭至萧山县江干”、“杭州府银杏步至西湖各景”、“敷文书院至仁和县塘栖”和“塘栖至嘉兴府王江泾”。
此图绘有嘉兴、杭州、绍兴三府的山川都邑、行宫别墅、池馆园林等景观,形象地展示了三地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貎。由图画四卷记录了清帝巡视浙江的全部行程:
乾隆由嘉兴府进入浙江,再入杭州府;由杭州入绍兴府;再回到杭州,最后经嘉兴府出浙江境。
此书上下两册,图文兼容,笔法细腻,描绘精致详尽,将乾隆年间,江南地貎风俗,河山人物,商贸农耕,茶楼酒肆,贩夫走卒,与人们日常生活,融汇贯通,跃然纸上。还原了数百年前,江南运河的真实面目,与《清明上河图》比拟,有过之而无不及。熊学鹏将乾隆行程,绘图并配上文字,并标出了地名,为运河两岸今天的旅游经济开发,提供了原始确凿依据。
《图画》与《图记》相互呼应。
四卷《图画》以空间为序;四卷《图记》以时间为序。
是书,原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原书装帧精巧,《图画》部分,共有图四百幅,各卷所有图版前后衔接吻合,可以连成为一长卷,以线装样式订为四卷,为线装书特例。2021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全书力求保持版本原貎,以广其传,图文并茂,再现了清代嘉杭绍的风情风物。笔者拮取部分文字与图片,略加甄别,以飨读者。
清帝在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启程,于二十七日抵达江苏省震泽县(注1)南斗峪大营。御舟经过平望镇(注2),中午时分,由王江泾镇闻店桥(注3)进入浙江。从图中看到,清帝入浙江境,臣民匍匐跪拜两岸,宛若迎奉天神。
闻店桥上拉牵的场景为古代运河运输业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乾隆过宣公桥(注4),桥上的人物,桥下湍急的水流,两岸的民宅、酒肆、商铺、人物,市井繁华,骤然眼前。在嘉兴御码头上岸,进春波门入城,古代嘉兴码头及城门景观,骤然眼前。接着,驻跸北教场,北教场在杉青闸旁边。杉青闸为古代的重要运河水利工程之一,闸的附近有众多古迹可以挖掘,成为开发旅游项目之一(注5)。接下来,乾隆游览南湖,登烟雨楼,又到三塔湾,幸三塔寺。
烟雨楼名气不小,至于说,屹立在运河岸边的三塔寺,为一嘉兴名景(注6),只是不如烟雨楼更被人知晓。由三塔湾到石门湾,驻跸石门湾大营,经石门县城,到塘栖。
(再)由塘栖至杭州新马头登陆,进武林门,驻跸城内行宫。
《幸浙盛典图记》原文一:
“乾隆十六年春正月十三日上辛。皇上崇壇,祈穀蒇事,精禋祝西母之鸿禧,慰南人之顒望悦亲法。祖言迈,六龙恭奉圣母皇太后,南巡自京师启跸,御制南巡启跸诗,恭载宸章第一卷。二十七日乙未寅刻自江南震泽县南斗峪大营。(皇上)乘御舟过平望,午刻至王江泾入浙江境。”
“乾隆由江苏的王江泾进入浙江境,至嘉兴府,驻跸北教场大营,到南湖,幸烟雨楼;由烟雨楼至三塔湾,幸三塔寺。由三塔湾驻跸石门湾,大营由石门湾经石门县城,驻跸塘栖。大营(再)由塘栖至杭州新马头登陆,进武林门,驻跸城内行宫。”
那天,塘栖有微雨洒空,髻螺如洗,南望洛山,郁葱耸秀。
塘栖之名,源于唐代有高人居住于此。塘栖距杭州五十华里,运河穿镇而过,河阔百尺,运河之南为杭州的仁和县,运河之北是湖州的德清县,河上有桥,横跨两岸,这座桥原名碧天桥,也叫做通济桥。此桥处于南北水陆运输的要冲地带,两岸商贸繁盛,丝绸粟米丰裕,在塘栖桥南地方,在原有古塔的地基上建造了一座三神庙,此庙号称“一镇之锁鑰”,南面有洛山,又名望洛山。据传,昔日有洛阳来的高士,隐居于此,常常到峰巅眺望洛阳,因此得名。此山高百余丈,周十八里(今在仁和街道奉口村),乾隆自塘栖启程,行五里,到了安桥汛,就能见到半山了。半山也就是皋亭山,山上有崇善灵惠祠,今为半山娘娘庙。庙旁有桃花坞,春天桃红数十里,一眼望去,宛若锦城。
原文:
“是日,微雨洒空,髻螺如洗,南望洛山,郁乎耸秀。塘栖,相传有唐人栖止于此,故名。距省城北五十里,(运河)水南属杭之仁和,水北属湖之德清。塘栖河阔百尺,桥跨南北,本名碧天,亦曰通济。以桥为南北水陆之冲也,市帘沽斾辉映,溪泽丝缕粟米,兹为盛矣!近跨塘栖桥南,古塔基今建三神阁于上,乃一镇锁鑰,洛山在其南,一名望洛山。昔有高士自洛阳来,栖隐于此,时登其巅(眺)望洛(阳),故名。山高百余丈。周十八里。(皇)上自塘栖大营启跸五里,至安桥汛,望见半山。半山,即皋亭山,山上有崇善灵惠王祠祀晋,杭州剌史陈顼。今为半山娘娘庙。胡世宁记云,神世居仁和县裔出倪氏里人怜其捐躯守志,于皋亭之半山后,以扬沙助阵。宋高宗时,敕封撤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立庙塑像祀之。庙旁有桃花坞,春时,桃红数十里,一望如锦城。行九里,过王家庄汛,望见金鼇山。金鼇山,名胜志云,俯瞰横溪,迴环积水芺渠,菱芡纷纭,糺缦田塍,桑径浓阴,绮合燦若云锦,亦一胜区也。山北有巨石,形若踞虎,名大石嚴。”
(行)三里至三家村四里,过汙泾渡,七里至十里亭。十里亭,河流最广,名十里漾。河东地名横里。明洪武初,诗人平显居此,有水云横里,北之句,又有去藕花官漾。十二里桑荫邻封百数家,可见村落佳胜也。(又行)二里,过谢村(注7),六里至拱宸宸桥,长虹吐彩,环向北辰,翔凤南来,波臣拥卫,浙江全省接驾官员绅士耆民圜桥夹岸益近,天子之光,咸遂尊亲之愿。谢村,一名谢溪。(又行)三里,过北新钞关,北新关(注8)在仁和县芳林乡。附关有桥,曰:北新,故名。东有广教寺,晋天福年,吴越王建。又有香积寺,宋太平兴国三年柯氏舍宅为寺,门临官河,樯帆往来,日百千计,一径蜿蜒,茂荫密陷,隐然城市,异薮也。(行)三里,过江涨桥,江涨桥在归锦桥北。《西湖游览志》云,元末开河构木而渡。明宣德间僧觉溦改建,石桥考,苏轼在黄州寄友人诗,云:“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自注云,杭州桥名,则自宋时已有之矣。(再)一里至新马头,登陆经福庆桥、左家桥,进武林门。幸浙江省城,崇墉濬洫萌俗滋繁,列举肆兼罗编户殷阜,圣朝生聚百年,臻斯富庶恭遇皇上(待续)
注释:
1 震泽县,清雍二年(1724),由于吴江县人口、赋税繁多,由苏州府吴江县分出其西部设立震泽县 ,二县共一县城,属苏州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撤废震泽县,并入吴江县(摘自网络)。
2平望镇,隶属江苏省吴江县。
3 王江泾镇闻店桥,隶属嘉兴,西北与江苏吴江盛泽、平望、汾湖镇相连。闻店桥位于王江泾镇一里街东端,在运河与市河交汇处,桥东是运河,桥西为市河。明代为秀水四大名镇之一,清代达到鼎盛。闻店桥就是当时繁华的交汇处(摘自网络)。
4嘉兴宣公桥,为纪念陆贽而建,桥堍有面馆、茶楼,水流湍急,船过小桥,船夫须培加小心(摘自网络)。
5 杉青闸,位于嘉兴城北运河段,为运河史重要水利设施之一,也是运河入浙第一闸。周边分布分水墩、秀城桥、秋泾桥、落帆亭等景观(摘自网络)。
6嘉兴三塔,位于嘉兴西门外运河畔,原茶禅寺前。初建于唐代。为一座传统风格砖塔, 观之赏心悦目,历千年风霜,仍巍然屹立,《嘉禾志》载:此处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人有“潭中有白龙作怪”,于是运土填潭,建三塔以镇白龙。三塔面河背城,船夫遥见三塔,遂谨慎行驶,实为航标。农历三月十六日,有踏白浪等传统活动(摘自网络)。
7谢村,今隶属杭州拱墅区,古代运河从杭州北新桥往北的第一处居民聚落(摘自网络)。
8 北新关,清代户部税关之一,初由杭州织造兼管,后改归巡抚。北新关为清代七大钞关之一,在武林门北十余里,今北新关遗址立于运河边(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