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

Changzhou Grand Canal Cultural Belt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运河工业遗存 | 大成一厂老厂房 求实园 刘国钧办公楼——常州文物保护名录工业遗产(5)

发布时间:2023-07-20 16:18:15

常州市目前有多处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今天我们走近省级文物保护名录——大成一厂老厂房、求实园、刘国钧办公楼。

大成一厂位于天宁区同济桥西北,北邻吊桥路,南临大运河。大成一厂老厂房、求实园、刘国钧办公楼位于天宁区同济桥西北侧,该建筑群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厂房、刘国钧办公楼位于东侧、南北相连,求实园在西侧,为企业内部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典型江南园林布局。近年来,老厂房、办公楼经修缮后分别用于办公、展示、服务等用途。

11

大成二厂位于运河北岸,与大成三厂隔河相望。青色砖墙,灰瓦屋顶,如今,这里成为大成二厂竞园,东风水塮、大成桥、观蝶亭、群乐廓以及小桥流水等景观,让其成为全市最早的工厂园林。

03

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 1916 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30年,刘国钧接收当时常州最大的大纶纱厂(由蒋盘发于1921年创办、1925年更名为大纶久记纱厂),由广益染织厂和大纶纱厂组建大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大纶纱厂定名为大成一厂,以纺纱为主,广益染织厂更名为大成二厂,以织布为主,兼营印染。在此基础上,刘国钧成立了“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初步形成了纺、织、染一条龙生产线。由此,原大成纺织染公司为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厂,简称“大成一厂”。

1934年春,刘国钧重金聘请国外割绒工人来华传授割绒和磨刀技术,两三年间,开创了中国民族纺织工业中最早生产丝绒、灯芯绒成功的先例,并首创常州机器印花技术,大成也真正成为纺、织、印、染全能企业。1936年12月,设大成三厂于常州东门。大成三厂旧址位于天宁区采菱路78号,是常州市目前保存体量最大、最为完整的纺织工业建筑群,为刘国钧实业主体之一。建筑群集中建造于1937-1946年间,主要由老厂门、三方厅、空置仓库、医务室、原卫生所、仓库、门楼、滤尘塔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基本完好。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2

刘国钧实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1937年,大成纺织染公司印染设备达到日产能力5000匹,居全国之首。

由于大成公司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并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式,其生产的产品质量上乘,花式品种繁多,深受老百姓喜爱,并远销东南亚。

抗战时期,虽然大成公司的厂房和设备遭到日军的轰炸而受到重创,但仍然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其工厂遍布常州、上海、重庆、汉口、香港、台湾等地。在整个民国时期,虽然全国的经济形势十分萧条,但大成公司却突破种种篱障飞速发展,并创下了8年产值增长8倍的惊人奇迹。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民国期间的著名民族资本家、企业家,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他和他创办的大成厂在内忧外患、多重压迫中诞生并崛起,经历了各种动荡、纷争,最终成为民族资本企业各领域中的一面旗帜。刘国钧先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载于史册,广为流传。

刘国钧先生不仅从无到有创办了大成纺织厂,推动江浙乃至全国纺织业的迅猛发展,还数次在国难当头时捐资捐物,更在建国后主动要求公私合营。大成一厂作为刘国钧重要的实业基地,不仅见证了常州民族工业的发展,更为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的破土而出奠定了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

33

1954 年 6 月 1 日,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大成一厂更名公私合营大成纺织染公司第一厂。1966 年 5 月,大成一厂实行国营,更名为国营常州第一棉纺织厂,简称“常州国棉一厂”。1994年12月整体改制,成立大成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2008 年 2 月 26 日,大成一厂老厂房、求实园、刘国钧办公楼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