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目前有多处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工业遗产,今天我们走近省级文物保护名录——大成二厂競园、老厂房。
大成二厂的前身是刘国钧于 1923 年独资创办的广益染织二厂,建厂时选址在常州东门外的白家桥西首紧临大运河,靠近沪宁铁路,水陆交通便利。大成公司创办于1932年,创办地为常州。1916年,刘国钧与人合资在常州东下塘开办大纶布厂。1918年,他独资创办广益布厂。1923年,他将广益布厂更名为“广益染织一厂”,并创办广益染织二厂。1927年,他将两家广益厂合并,更名为广益染织厂。1932 年,广益染织二厂并入大成纺织染公司,成为公司第二厂,简称“大成二厂”,专营印染。1935年,大成二厂引进先进的棉布及平绒、灯芯绒、染整设备14套,至抗战前夕,大成二厂成为20世纪30年代常州最大染织企业。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成二厂惨遭轰炸,损失严重,抗战期间一直未能恢复生产。1945年着手修复厂房与设备,1946年初夏恢复生产。1954年6月公私合营,更名“公私合营大成纺织染公司第二厂”。1966 年10月,工厂国营,更名“国营常州东风印染厂”。1985年3月组建成立蝶球印染公司。
新中国成立前,刘国钧长期旅居香港并经营和掌控大成公司。新中国成立后,刘国钧毅然回到常州主持公司业务,并于1954年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当年大成公司签订的公私合营协议书至今仍被完好保存。
1966年,大成一厂改为国营常州第一棉纺织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棉一厂从国外引进万头规模气流纺生产设备,又一次书写下辉煌篇章,成为外贸出口创汇的重要工厂之一。大成二厂老厂房位于競园东北方向,为三层平顶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规模较大。底层为车间,层高4.5 米。二、三层用作职工宿舍,层高均为3.2米。
大成二厂旧址主要由競园,老厂房等建筑组成。競园建于1940年,为当年刘国钧及家人居所,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有砖雕门楼,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江南园林。1984年因马路拓宽,整体进行迁建至现址。
大成三厂旧址的建筑集中建造于1937-1946年间,其中8处被列为文保本体。在这里有依托车间建成的常州纺织博物馆、桑麻名人纪念馆,前者由老厂房改造,后者由棉花仓库改造。两馆相邻而建,主题都与纺织工业相关,但又各有侧重。常州纺织博物馆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展示了古今中外纺织历史文明及优秀纺织艺术精品服饰;桑麻名人纪念馆主要是通过展板、实物等方式,纪念刘国钧女婿、知名实业家查济民。
競园原位于大成二厂南侧,前后两进,中有天井。其中敬业厅“宇广堂宽、巍峨挺拔、沧桑几迭、经年兀立”,原为刘国钧先生生活工作地方,厅后屋为刘国钧女儿刘璧如和查济民的婚房。
1984年常戚路(延陵东路)拓宽改造,决定将这一建筑整体移建工厂生活区内,移建中又增建了东风水榭、大成桥、观蝶亭等,并凿池叠山,形成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之景。
1979年3月,为了加速实现纺织生产的现代化,大成一厂从日本引进万头规模的气流纺设备并始陆续投产,建成了当时东南亚首屈一指的万头气流纺车间。此后,大成一厂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常州国棉一厂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解放以来为国家输送了层出不穷的优秀人才。1950年至1989年期间,厂内涌现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人物112人次。
进入新世纪,随着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下降,大成一厂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大成二厂完成公私合营后,迎来新发展,更名为东风印染厂,成为全国印染行业的一面旗帜。十三届三中全会后,工厂面貌发生巨变,经济效益逐年增长,“蝶球牌”海绵印花布、“文笔塔牌”印花双面绒布先后获国家金、银质奖,“东印厂”成为全国纺织印染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是常州工业经济台柱之一。2014年后,东风印染厂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大成三厂在公私合营后的1966年实行地方国营改制,更名为国营常州第三棉纺织厂。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常州第三棉纺织厂厂长的叶慧英回忆,常州第三棉纺织厂拥有一金一银两个国家金银牌优质产品,是江苏省出口纺织品基地厂之一。但后来,该厂面临厂房老、设备老、产品老、应变能力弱等问题。1992年6月,第一批引进的村田自动络筒机安装投运,拉开了三棉第二次创业的序幕,为厂子继续发展积蓄了后劲。1995年,常州第三棉纺织厂改制成为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现主要从事投资、国际贸易、工业遗存保护、纺织文化建设、传播刘国钧、查济民爱国创新精神宣传等。
2008 年 2 月 26 日,大成二厂競园、老厂房(民国建筑)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