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

Changzhou Grand Canal Cultural Belt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大运河常州段开放空间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15:11:03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公共娱乐休憩需要的场所,目前关于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常用的定义来自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其定义为:城市开放空间是指那些提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的开放空间———公园、绿地、广场等能够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同时还能借此开展科普工作,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教育功能。

在欧洲,河流与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有一个世纪的积累,具体包括3个方面:(1) 开放空间的生态设计。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不利影响,选用乡土树种,增加城市中生物栖息地的面积,通过廊道加强连接,保护物种多样性,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理念被用在开放空间的设计中。(2) 以人为本的设计。更加注 重不同年龄人群在环境中的心理需求、行为特点, 营造更加人性化的空间。(3) 体现场地文化。开放空间与地域文化、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城市沿河开放空间规划要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注重生态及可持续发展。以纽约为例,纽约市政府制定了一个综合性滨水规划———“愿景2020,提供更广阔的滨水公园、住房和经济发展的舞台,并拓展用于运输、休闲及自然栖息地的水道”,此规划为一条长51公里的环岛滨水绿道,与哈德逊河东岸15公里的河滨相连。伦敦市也有类似的城市规划,伦敦计划通过开发泰晤士河两岸更多的公共空间,可负担办公和住房,以实现“还河于民”的理念。

“统筹好、保护好、传承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要求。在利用好大运河的要求下研究开放空间的建设是当前的迫切工作。中国的省会城市中有河流穿过的城市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可见研究城市与河流具有必要性。国内对开放空间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等建设目标的提出,开放空间的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刘月琴等人探讨了城市开放空间布局以及规划策略,提出了互动体验空间氛围、人性化表达的设计方法。张雪飞等人从保护自然风景的角度提出了以绿道、非建设用地规划和郊野公园三种模式进行开放空间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以上海市为例,黄浦江两岸城市的更新令人瞩目,外滩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2010世博会对黄浦江东岸、西岸的一些工业遗产建筑的利用与更新是较为成功的实践,其中以当 代艺术博物馆的更新最为突出。到2020年上海的目标是打造黄浦江两岸45 公里连续贯通的开放空间,集锻炼、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东岸的规划还未完成,通过设计竞赛展示出了3条规划思想:(1) 漫游道,缝合城市生活与浦江风景;(2) 运动道,活力路线,提供林荫线性运动带; (3) 发现道,为城市和河流的观光而打造。开放空间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有的案例可发现,在功能上要以“还河于民”的理念把运河两岸的开放空间打造成集市民健身、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带。

上海市滨河开放空间的建设也是有经验教训的,以苏州河的更新为例,20世纪90年代苏州河附近重工业的迁出留下了空置的厂房和仓库,遗憾的是这些建筑遗产被看作问题而非资源,大量被彻底清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苏州河的开放空间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而是被居民小区、私家花园划分、挤占,导致难以形成连续的步道以 及有吸引力的公共设施,苏州河原本可作为滨水 城市展示面,但在自由开发过程中此特征逐渐丢失了,苏州河的案例非常值得反思。对待历史遗存的态度非常重要,在保护与利用的大环境下,苏州河两岸历史遗存的悲剧会越来越少,但是在既有城市布局下如何打造连续的运河沿岸的开放空间带仍需进一步研究。

沿大运河的开放空间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生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地域文化的设计已经成为当代沿河开放空间设计的主流理念。大运河两岸的开放空间应与城市整体的开放空间协调,共同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平衡发展。

大运河常州段从春秋吴王夫差开挖运河起,经过3次大的改道,每一次都是因为沿河街巷太过繁华,城区容量过于狭小而不得不将运河改道,扩大城区范围。运河第一次改道发生在1314 年,第二次改道发生在1581 年,最近一次改道发生在 2004 年。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运河改道工程,运河南移,新增运河26公里,宽度90米,为三级航道。因此,常州市的大运河分为南北两部分,历史悠久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可称为北运河,新修建的大运河位于城南,可称为南运河。目前常州市大运河呈橄榄型包围城市核心区,形成“城河相依,人水相亲”的城水形制特色。

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位,以及“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和缤纷旅游带”的功能定位。根据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基本定位,本研究基于遥感分析,研究常州城区范围 内大运河沿岸开放空间的现状及发展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利用河流资源,聚力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建设,突出常州大运河个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