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大运河,锦绣书华章。2021年新春伊始,为更好发挥学术研究优势、增强平台文化赋能的公共服务能力,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以保质保量完成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年度课题与后期资助项目为目标,高质量完成了研究院2019年度专项课题结题验收工作。
1月21日——2月8日,研究院官微将“2019年度项目标志性成果”(2020年12月底结题项目)系列简报进行了分期推送,不仅反响热烈,而且收效显著。
运河恒流,城市恒新。研究院愿推出更多精品成果以飨广大读者,继续与各位专家学者共话常州大运河发展,共同为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业遗产是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运河工业文明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常州作为沿线的工业名城之一,大运河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两岸的工业遗存印记着常州的工业基因和文化认同。千年古运河,百年工业地。到了近代,大运河成为常州民族工商业的摇篮,一批民族工业先后崛起于运河两岸,成就了常州百年工商名城的美誉,也奠定了常州工业发展的基石。历经时代变迁和城市更新,运河两岸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工业遗存,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五个集聚区。时至今日,常州工业遗存早已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保护传承与利用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面向未来,常州运河沿岸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应坚持“规划协调,统筹推进;文化引领,创意提升;多元参与,多样开发”的总体思路,修订完善《工业遗存保护利用规划》,打造承继历史、面向未来的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游学,加强工业遗存集聚区建设,强化常州工业文明的研究和传承,为建设工业智造明星城贡献力量。
常州运河历史悠久,常州城市发展史也是一部常州运河开凿疏浚史,这里的常州是指古代的延陵邑,而不是今天的常州市范围。先秦时期的泰伯、仲雍、吴王阖闾、夫差、范蠡、春申君黄歇等都为当时的运河开凿整治和疏浚做出了贡献。文中提到的河流名称,均属常州运河或常州运河水系。这些先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常州人民永远怀念这些治水功臣。
江南的地域界定,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从时间上来说,江南地域文化源远流长,从空间上来看,江南地域文化是多区域性的,是多元的。江南文化柔性与刚性并存。常州位于中吴,属长三角地区,是典型的江南。常州文化中物质文化层面的衣食住行与水关系密切,心态文化层面也有水文化的特色。同时作为江南文化的常州文化也有刚性的一面,历史上多刚直不屈之士。两种文化的融合体现为外柔内刚,亦柔亦刚。
物流是实现商品交换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物流有航空、铁路、公路和河道等多种运输形式,其中河道运输成本最低,仅为公路运输的三分之一。常州近代纺织业就是充分依托和利用运河资源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为地方经济作出很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常州近代有规模的28家纺织工厂的位置调查,以此来证明运河对企业生存发展之重要性,同时也为今日城市继续有效利用运河资源提供一个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