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

Changzhou Grand Canal Cultural Belt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运河文化|运河两岸行·武进篇:在浓浓乡愁中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1-04-12 17:19:09

武宜运河,分为新武宜运河段和老武宜运河段,老武宜运河曾用名南运河。武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北从常州市西门龙嘴处分出向西南,经马公桥向南,到丫河一分为二,一支沿滆湖东岸向南直达宜兴西氿,另一支向西沿滆湖北岸,转向西南,直达宜兴临津荡,据清道光武进县志记载,这条河原叫“孟津河”。

横跨在武宜运河与孟津河两河相交处的孟津河河口,东西走向,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的周围成为古镇的闹市区。

拱桥建筑年代,据年过80的范荣大老人听他的爷爷说,元末明初时丫河桥就已架立在水流分向宜兴、溧阳的“丫”字河交叉处的孟津河河口。后来,因南运河防汛工程,丫河桥被拆除。

1971年起,滆湖围垦造田,丫河成为远离滆湖的内港,同时,部分渔民上岸定居,鱼市逐渐消散,商业日趋萧条。

2004年,武宜运河拓浚改道,运河改道段从武宜运河与孟津河交汇的丫叉处把丫河街自南向北一分为二,“丫河”成为“十字河”,丫河街便不复存在。

运河滋润了丫河、养育了丫河,但枕水而居的丫河人民也深受水灾的困扰。过去的几年里,每逢汛期,沿运河一带的村民都要遭遇一次河水漫堤的危机。武进区和牛塘镇高度重视丫河的防洪问题,出资1.6亿元在运河两侧修建了6.5米高的防洪挡墙。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超3公里的防洪挡墙2017年建设完毕,沿线配套的20个排涝站也建设完工。丫河人民有了这道挡墙的保护,从此可以免于水灾的侵袭。同时,作为全常州市“大包围”工程的重大项目之一——南运河节制闸恰巧选址建设在丫河村旁的运河中,这个节制闸在全市遭遇洪水灾害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河,重现了丫河母亲河的温柔本色,继续在这个古老的村落旁款款流淌。

过去,每逢中元节这一天,丫河村运河边的村民有“放河灯”之习俗,把一盏盏手工制作的荷花灯放入运河水面之上,任其自由漂游,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夜幕降临,丫河村高家码头附近便挤满了人,丫河人三三两两闻声拥至岸边,驻足丫河桥,等待着观看荷灯。要燃放的荷灯早已准备妥当,红色、黄色、蓝色,三色交相辉映。

今年70余岁的潘凤大老人是每年河灯制作的主要召集人。“我生在丫河,嫁在丫河,从小就跟着长辈放河灯。”潘凤大说,每年距离中元节大概两周前,她会和6个村民小组的组长开始商量筹办“放河灯”的活动,并带领村民们制作河灯。

随着夜幕降临,上万盏河灯从两处被逐一放入水中,运河不多时便被点亮。河灯沿着水流自西向东漂去,时而聚在一起连成光带,时而分散开来似满天繁星,被寄托着的愿望也被传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