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方案》,强调要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文化强国”的时代命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工程”。《方案》将大运河江苏段确立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扬州、淮安、苏州等地相继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命题,我们如何答卷,是这座城市的期待。
一、常州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优势
常州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典型的江南运河段落,由西向东横穿整个市区,全长45.8公里,其中城区段长约23.4公里,西起连江桥,东至东方大桥,属大运河世界遗产部分。按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确定的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等原则,以及文化价值突出、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等建设试点要求,常州建设大运河国家国家公园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常州大运河是开凿年代最早的河段。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挖京杭大运河江南段“第一锹”,由苏州望亭至常州奔牛,经孟渎入长江,比京杭大运河江北段扬州邗沟(公元前486年)早9年,是江南运河的最早段落,是中国大运河的最早河段。
常州大运河是唯一完整穿越老城厢的河段。对比其他运河城市如天津、淮安、扬州、镇江、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常州是大运河唯一完整穿越老城厢的城市,老城厢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形成了“三河四城”的历史形态和“城中有河、河抱古城、城河相依、水陆并行”的城河形制,至今仍是“三河并流”的城市。
常州大运河是运河遗产资源富集的河段。仅城区段老城厢段范围现有世界遗产1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历史地段4处、文物保护单位9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00余处以及类型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大运河是运河文化亮点突出的河段。大运河孕育了建筑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和其他运河城市相比,以“一青(青果巷)二白(白云尖)”为代表的街巷文化和名士文化、以季子、唐荆川为代表的先贤文化、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近代工商巨子盛宣怀、刘国钧为代表的工商实业文化和以天宁禅寺、天宁宝塔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尤为突出。
常州大运河是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河段。常州因沿运河而生、而运河而兴,是依托于运河繁荣发展的典型城市。从隋唐开始,大批漕粮通过常州运输接济北方,成为“贡赋必由之路”。唐武宗时期,常州为全国州府十望之一,所辖五县中晋陵、武进、无锡、江阴为望县。明代,常州跻身于全国33个商贸手工业大城市行列。2017年,主河道沿线4个区经济总量达到5118.09亿元,占全市76.6%,常住人口超过339.38万人,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常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领会把握省委关于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具体要求,先行先试、有序实施,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化战略不系统。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总体规划,无文化战略,缺少承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 “常州版”方案,围绕大运河形成的众多重点项目,多点布局但缺少系统文化战略的引领。
常州大运河文化IP体系不清晰。我市大运河有文化,无文化IP,对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提炼不够,所拥有的第一性、唯一性和独特性的文化资源,没有建构成运河文化IP体系。
常州大运河文旅融合还不充分。大运河文旅缺少主题统领和体系打包,致使文化IP流量不足,特色旅游精品和文化创意精品不够丰富,项目还不够突出,载体平台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基础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遗产保护、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规划内容和政策措施各有侧重,工作目标、思路、步调尚不统一,行业部门之间、部门和各级政府之间存在沟通协调难等问题,大运河-老城厢文旅资源整合和旅游服务协作不够深入,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的推进力度有待加强。
二、以“中吴文化IP”统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是“文化”,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区别于其他类型国家公园的显著特征,也是提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辨识度的核心要素和符号表征。
(一)文化为本,确立以“中吴”为硬核的文化主题
从文化史看,常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上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三大史前文化,有3200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500多年的建邑史,“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美誉,高度浓缩了中吴文化的深厚内涵,缔造了“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人文盛景。1959年7月,毛泽东写下七律《登庐山》,对其中两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他专门解释“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中吴文化,既是常州历史的叠加积淀,也是运河文化的高度浓缩,又是常州在吴文化中的标志符号。
从运河史看,常州地处吴头楚尾,位于宁镇山脉与太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北临长江,东濒太湖,腹拥洮湖、滆湖,江南运河又称常州府运河,其中常州段“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沟通长江、太湖两大水系,奠定了常州大运河连江通湖的运河水利特征,为江南运河沿线其他城市所不具备。从空中俯瞰,常州古城为春秋运河(东市河、南市河)、明运河和关河环抱,形成城河相依、城河相套的格局,如一颗“运河之眼”镶嵌在中吴大地上,形成了千里大运河独有的水系格局和视觉景观。
综上,大运河作为常州的母亲河,是自然之源、经济之纽和文化之根,孕育了丰富的漕运文化、建筑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园林文化、市井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五派一国”(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和毗陵诗国)的人文渊薮。以“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命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常州样板,以“运河之眼,一望千年”作为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主题语,凸显了常州运河文化特质的独特性与辨识度,同时将地理特征具象化、视觉化、符号化和文化特征故事化、诗意化、时尚化,在地理空间的共时性、文化脉络的历时性和传播效能的全时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二)公园为体,构建以“老城厢”为中心的文化空间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形式是公园,但与传统的城市公园以及以自然保护为主的国家公园存在内涵差异。它是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首创的崭新概念,是文化工程建设的创新举措,是中华文化标识的创新表达,其基础是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地理空间,也是文化空间,涉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内容。
2500多年的常州运河历史赋予了常州应“运”而生、应“运”而兴的基因特质,塑造了独特的内子城-外子城-新城-罗城演变轨迹,衍生了“水、城、人”交互的老城厢形态。目前,常州老城厢西至中吴大桥,北至关河路,东至丽华北路,南至古运河,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其范围与五代时期的罗城大致相当,包括子城一厢、子城二厢、左厢、东右厢、中右厢、西右厢和河南厢。在坊市制向厢坊制演变过程中,常州老城厢发端于宋,演变于元,定形于明末清初,它的形成与变迁与运河息息相关。老城厢是常州运河之“珠”、历史之“根”和文化之“魂”,是常州的地理、经济、文化的历史浓缩,也是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域。
从运河全流域范围看,依据运河沿线的空间地理和文化资源,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应确立以“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的“一园两翼多节点”总体布局,一园即以老城厢为中心的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两翼即以横林、奔牛为东西两翼的展示区,多节点是一园两区之外的展示节点,如孟城、焦溪、淹城等。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主题统领功能和核心载体作用。
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以大运河为主轴、以老城厢为中心、以重要文化地标为节点、以文化景观为表征的主题明确、逻辑完整、叙事清晰、体验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地和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建设“城市里的运河文化公园”将常州打造成为“运河文化公园里的城市”。
三、围绕十大“文化景观”实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条款,大运河具有文化景观遗产的明显特征,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要以“古城打包”理念和“资源创新”思维,以空间共时性、文化共生性和产业共融性和空间互嵌式、文化嵌入式、产业融合式的原则,打造融文化保护、居民生活、城市商业、文旅观光等功能于一体、最具文化辨识度、场景体验度和传播美誉度的“文化景观”。
(一)龙城象教:以天宁寺、天宁宝塔为地标,提炼“龙城象教·三教合一”主题,主打天宁寺禅文化、红梅阁道文化、文笔塔儒文化,形成儒释道合一的文化景观区,涵盖天宁禅寺、天宁宝塔、九华禅寺、红梅公园等文化景点。
系统挖掘各景点文化内涵,立足寺、塔、园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资源,举办全国性乃至世界性佛学文化活动,重振“东南第一丛林”影响力;深耕居士团队和香客群体建设,系统研发禅艺健身、禅艺雅集、佛学研习、佛学艺术和禅意文创等细分领域;以“寺塔一体、寺园一体”思路建设集观光、休闲、禅养、素食、研学、住宿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区。
天宁宝塔 / 红梅公园(二)玉局风流:以东坡公园、藤花旧馆为地标,提炼“玉局风流·君子之邦”主题,主打东坡文化、君子文化,涵盖东坡公园、舣舟亭、藤花旧馆、东坡书院等文化景点。
重建历史文化地标东坡祠或苏杨二贤祠。东坡曾14次结缘常州,常州是他心中的“君子国”,也是 “终老地”,康乾二帝南巡常州先后御赐“坡仙遗范”和“玉局风流”匾额。常州人敬仰、爱戴东坡,曾于郡学之西建专祠,后移建白云尖、早科坊等处,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选址建议:在东坡公园舣舟亭北侧有一处抱月堂,堂后有一片空地,可扩建两进三开间建筑。加强白云尖东坡遗迹修缮,实施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提升工程,启动东坡书院旧址文物修缮工作。配合东坡祠重建,加强苏东坡重要文物资料征集,如清代贵阳知府恽鸿仪《重修苏文忠公祠记》、早科坊苏东坡祠《东坡先生祠祝文》《常州府重建东坡先生祠记》《重修苏文忠公祠记》以及东坡石像等。
东坡公园内的仰苏阁(三)先贤遗风:以季子祠为地标,提炼“先贤遗风·烈帝狂欢”主题,主打先贤文化、民俗文化,涵盖红梅公园、季子祠、青果巷等文化景点。
重建季子祠。季子是常州人文始祖、名士先贤的先驱代表,《史记·吴太伯世家》以1/3的篇幅记述他的事迹,孔子称其为“天民”。历代朝廷通过“赐额”“赐号”的政策,将季子由地方信仰纳入国家祀典,大常州区域曾有季子庙、祠共8处。目前,人民公园仅有季子雕塑,场景体验单一,可在老城厢空间较大区域如红梅公园周边重建季子祠。活化江南“民间第一神灵”的烈帝形象,举办以烈帝庙会为主题的夜经济狂欢节。烈帝原名陈果仁,故宅位于青果巷西段茭蒲巷。从唐高祖开始历代封赐,直至“武烈帝”,完成凡人到神灵的进阶。烈帝民间祭祀文化盛行江南,遍及苏、浙、皖、赣等省,位于青果巷的烈帝庙曾是江南区域烈帝祭祀的“祖庙”,烈帝庙会始于宋代,曾是常州的民间节庆活动。
季子祠(四)诗国名士:以青果巷、白云尖为地标,提炼“诗国名士·龙城文脉”主题,主打名士文化、诗国文化和隐逸文化,涵盖青果巷、南市河、白云尖(前后北岸)等文化景点。
以“大青果”理念统领青果巷、南市河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以“诗国文化”统领老城厢两大文脉高地(青果巷、白云尖),系统提升青果巷现有展馆的展陈内容,增设“江南名士”研究资料库,可结合常州实验小学改建工程建设“常州百年师范历史记忆馆”。活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隐逸情怀,结合当下“大隐于市”的“宅生活”审美趣味,打造以深宅大院为载体的精品民宿等文旅产品,让老城厢成为追寻“有趣的灵魂”的“心灵度假地”。以“教我如何不想她”为主题,策划举办全域性的“赵元任音乐艺术节”,营造常州运河IP的话语优势和网红效应,久久为功形成江苏乃至全国知名的运河文化节庆品牌。
常州南市河(五)百年工商:以青果巷、南大街为地标,提炼“百年工商·食美常州”主题,主打工商实业文化、市井文化、美食文化,涵盖青果巷、南大街、双桂坊、北大街、延陵路等文化景点。
整体改造青果巷盛宣怀故居和刘国钧故居,凸显常州工商巨子的实业报国风采。梳理大成厂、运河五号、常柴厂等工业遗存,精心设计工业旅游线路,培育创意经济和创客经济。围绕百货大楼、泰富百货、新世纪购物中心、新城吾悦等现代商业体,强化都市商业购物体验,结合双桂坊小吃、青果巷名人家宴和网红私房菜叫响“食美常州”品牌,打造“千年青果巷、百年南大街”特色步行街,培育地标性的夜经济集聚区。
双桂坊街景(六)篦梁灯火:以篦箕巷、毗陵驿为地标,提炼“篦梁灯火·千年皇驿” 主题,主打非遗文化、驿站文化、码头文化,涵盖篦箕巷、毗陵驿、西瀛里等文化景点。
恢复“篦梁灯火”观光区。篦箕巷原名花市街,古时鳞次栉比的梳篦店兼售宫花,巷内宫灯与船上灯火相映交辉,为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复建毗陵驿大码头。毗陵驿最早位于青果巷东下塘,是江南地区仅次金陵驿的官驿,乾隆南巡常州有3次从此登岸进城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政最后分别也是在此。此区域可集中以“常州三宝”为代表的非遗文创业态体验区,同时以篦箕巷为基点,扩大 “篦梁灯火”夜文化区域,辐射到西瀛里、南大街、南市河以及青果巷,以“非遗+文创+民俗”丰富民俗文化和市井文化的内涵。
毗陵驿夜景(七)三杰故里:以三杰纪念馆、“红街”为地标,提炼“三杰故里·红色青果”主题,主打红色文化,涵盖三杰纪念馆、常州“红色青果”党建示范街(简称“红街”)及众多红色文化景点等。
系统提升“常州三杰”纪念馆的展陈,发挥“三杰”研究会支撑作用。立足“红街”将现有“红色青果·“7+N”展馆群落扩展为“红色青果·8+2+N”,串连“红色青果”书屋、“中吴驿”红色驿站、党员诚信店等节点,形成常州红色名人示范带,并以此为基础向天宁、钟楼延伸,提炼红色名人、百年国企、改革开放等多条融城市文脉和红色内涵的红色教育和研学线路,创建大运河红色文化体验区。成立常州大运河红色联盟,以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和发展之河为纽带,联合有关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搭建共享式、嵌入式的红色联盟功能平台。成立“三杰教育培训中心”,努力打造传承弘扬三杰精神和新四军精神的红色文化阵地和江苏乃至全国知名的党员教育基地,培育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品牌,提升常州“红色文化名片”在运河沿岸的首位度。
“常州三杰”纪念馆(八)大观乡愁:以大观楼为地标,提炼“大观天下·运河乡愁”主题,主打乡愁文化、寻根文化,涵盖大观楼、夏家大院、锁桥湾等文化景点。
重建大观楼,重现“三吴第一楼”胜景,塑造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西端的文化地标。以大观楼为中心规划综合性文商旅业态景区,重点建设常州运河名人馆、常州运河碑林馆(廊)和运河乡愁文化记忆墙,再现唐顺之、赵翼、瞿秋白、刘海粟、赵元任、周有光等众多名士的乡愁记忆。乡愁是文化的情感纽带,《乡愁》作者余光中说:“常州是我的‘母乡’,也是我的‘妻乡’;‘母乡’加‘妻乡’,那份乡情也不下于‘父乡’了。”择机恢复中吴首社。历史上中吴首社、龙城首社等著名的土地庙,寄托着百姓对土地的感情,是社稷民本的象征。
大观楼规划设计图(九)林泉雅集:以常州园林为地标,提炼“诗意林泉·君子雅集”主题,主打园林文化、雅集文化,涵盖近园、意园、未园、约园、求实园、竞园、止园等重点园林。
开辟园林精品研学之旅。加快意园修缮,调整未园、约园、求实园、竞园、暂园遗址文态业态,植入园林写生、摄影、诗词吟诵、青少年探寻等深度研学体验课程,突出“百园之城”常州 “文人园林”特征。挖掘以园林为载体的“雅集文化”,历史上常州著名园林雅集有半园雅集、近园雅集、浣花会、苔岑雅集等。现代都市业态轻餐、茶室、咖啡店、烘焙店、时尚店均以“雅集文化”诉求,以时尚文化消费为功能,主打朋友圈文化、社群文化和美食文化的新业态。
常州园林之近园(十)运河之眼:以老城厢运河、关河为地标,提炼“运河之眼”环游主题,主打亲水文化、游船文化,涵盖运河游线路系列文化景点。
开通水上巴士,依托运河城区段现在的水上游览线(运河五号-东坡公园),打通环城水上游线路,形成“运河之眼” 环游线路。同时与陆路公交通连,方便市民、游客水陆换乘,使居民生活、观光休闲融为一体。开辟老城厢慢游,设计常州特色乌篷船,设计从东坡公园、琢初桥、青果巷、毗陵驿、运河五号至大观楼慢游路线。加强河道沿线、码头区域的景观设计,建设适宜休闲健身的亲水平台、口袋公园,营造亲水文化。
运河五号水上游船上述十大文化景观在空间覆盖上有交集、在文化内涵上有交融,后期业态产品策划可根据空间相通、文化相融、产业相近的原则进行整合、打包、重构,不囿于物理边界和文化定义。
四、建设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对策建设
(一)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为了加强统一领导管理,建议成立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协调管理机构,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天宁区、钟楼区、建设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局、水利局、交通局、城管局、宗教局、晋陵投资集团等条线主要领导参加。其中,晋陵投资集团负责建设、经营、管理等具体实务。
(二)明确建设运营主体。为了更集约、更高效地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议明确晋陵投资集团作为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主体、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建设主体、重要惠民文旅事业落实主体、新兴文旅业态培育主体。
(三)制订专项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集约”,建议由晋陵投资集团牵头制订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规划,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以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统领,纲举目张,打好运河品牌,讲好运河故事,做好运河文旅,通过建设“城市里的运河公园”将常州打造成为“运河公园里的城市”。
(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建议在土地、资产、税收、基金等方面出台专项政策,为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
(五)搭建宣传推广平台。整合全市文化媒体资源,营造常州运河IP的话语优势和网红效应,策划举办全域性大运河节庆活动,久久为功形成江苏乃至全国知名的运河文化品牌。
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和老城厢复兴三大工程叠加,各有侧重但又高度重合。因此,以中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统领“三大工程”于一体,打好运河品牌,讲好运河故事,做好运河文旅,是常州加快建设文旅休闲明星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老城厢复兴的重大举措,必将能为江苏区域乃至全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常州经验”、提供“常州示范”、交出“常州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