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分院

Changzhou Grand Canal Cultural Belt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刘怀玉、汤薛艳:高质量构建“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

发布时间:2021-04-12 16:31:31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由国家顶层设计进入了具体落实。《规划纲要》根据“千秋淮扬”的定位,明确提出建设淮扬运河文化长廊,保护展示漕运文化、盐运文化、河工文化、码头文化等相关文化遗产,打造开放包容、南北融合的淮扬文化高地,为高质量构建“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而“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成为淮扬运河文化长廊和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的重要载体。从西汉初年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开挖运盐河,到唐朝时仪征全国盐运中心,再到今天淮安呈现“中国新盐都”,苏中和苏北形成了大范围、多元化的淮盐旅游资源,借助于淮扬运河(淮安至扬州) 、通扬运河(运盐河,从扬州至泰州、南通)、通榆河(南通、盐城至连云港)以及并行的串场河(唐代串联盐场的河道,从南通至盐城)、盐河(唐代开挖,淮安至连云港)等,大致形成了“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的轮廓。为高质量建设淮扬运河文化长廊和淮扬文化高地,彰显“千秋淮扬”的特色,进而推动淮扬运河文化带成为全国的“样板”和“示范”,构建“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目前这一旅游圈并没有被列入江苏以及有关设区市的规划,也没有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严重影响其潜在价值的发挥,迫切需要从省级层面予以大力推动,使之早日成为叫响全国的 “千年淮扬”特色品牌。

淮盐因淮河横贯江苏盐场而得名。淮北、淮南盐场以淮河为界,分布在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这一斜形狭长的海岸带上,跨越连云港、盐城、淮安、南通4市。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每年经扬州运销的盐达670万石之多,当时“盐课居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目前,淮安、扬州、泰州、南通因拥有运河主河道和重要支流被列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核心区,盐城市、 连云港市被列为辐射区。所谓“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即以感知淮盐为主题,以淮扬运河、通扬运河(运盐河)、通榆运河(串场河)、盐河等为主轴,以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和连云港等为主要节点城市,以遗址遗存旅游、景观旅游、生产旅游、修学旅游、生活体验等为主要业态的旅游圈。

“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的
旅游资源价值之最

一是运河沿线最古老的盐文化旅游资源。古邗沟是我国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的运河。《左传·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 486年),夫差为北上与齐、晋争霸,在江北邗国故地修筑了邗城(在今扬州蜀冈),并在邗城之下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水上通道,避开了海上航运的风险和绕道濡须口的困难,此河因城而得名邗沟[1]。在春秋战国时期,扬州沿海已经产盐。司马迁在《史记·刘濞列传》中记载:“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煮海水为盐。”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吴王刘濞为了煮盐富国、运销海盐,开凿了一条人工河道,西起扬州茱萸湾(即今湾头镇),经海陵仓(今泰州),东至如皋蟠溪,被称为运盐河。后人又逐步延伸至南通九圩港。古代南通境内长期存有吕四、余东、余中等12所煎盐场。食盐经过串场河进入运盐河,途经泰州、扬州、真州(今仪征)入长江,溯江而上,到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销区。由于扬州地处运河、长江交汇之处,商贾云集,倍受渔盐之利。邗沟和运盐河对扬州汉、隋唐、明清时期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清乾隆时期,扬州人在邗沟大王庙里供奉了两个神像,一个是吴王夫差,另一个就是吴王刘濞,人们称他们为财神[2]。该淮盐旅游圈内有许多以盐命名的河道、闸坝以及盐业管理机构和盐商住宅,留下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盐文化信息。浙江省海盐县曾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 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今海盐县海盐遗存不多,离江南运河嘉兴段又比较远,所以《规划纲要》未将海盐县纳入核心区。

二是世界遗产点最多的运河。扬州是运河沿线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有1 段河道、10个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瘦西湖、个园、卢绍绪盐商住宅、汪鲁门盐商住宅、盐宗庙等5个遗产点都与盐商有密切联系,占据遗产总数的“半壁江山”。“运河之都”淮安是运河遗产区面积最大的城市,遗产区和缓冲区面积超过1万公顷,约占整个大运河世界遗产的1 /7,其中清口枢纽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明清时期,淮安是中央政府的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淮北食盐集散中心和河道治理中心。历史上运盐河和吴王夫差开挖的古邗沟相连,亦称邗沟。后来为了区别起见,称为邗沟支道、吴王沟或茱萸沟。清宣 统元年(1909年) 改称通扬运河。运盐河历史悠久,盐文化遗址遗存非常丰富,价值重要而又独特,很遗憾运盐河未能被列为世界遗产。

三是功能最多元、效益最显著的活态遗产。淮扬运河集遗产廊道、交通廊道、输水走廊、生态 廊道和旅游廊道于一身,具有多功能、大纵深和不可复制的特点,其综合功能和效益在中国大运河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3]。通扬运河(运盐河)、通榆河(串场河)、盐河等也发挥了重要的水上运输、灌溉排涝等功能,并串联了许多重要的盐文化遗址遗存。历史上以运盐河为主干的水路,把南通与长江、淮河、黄海、东海连接起来;以串场河为骨架的河网,把南通境内各主要乡镇紧密联结在一起。明永乐二年(1404年),泰州通往盐城东台联结盐场的泰东河开挖完工,给淮盐运输增加了一条新的水上便捷通道。